阴极射线与粒子散射实验
阴极射线与粒子散射实验
收藏豆荚
剥了 0 次
年级:未设置
科目:物理
charlesw
2025-05-11
3 颗豆豆
1. 单选题
60 秒
<p>如图所示是英国物理学家J.J.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使用的气体放电管示意图。由阴极K发出的带电粒子通过缝隙A、B形成一束细细的射线。它穿过两片平行的金属板D1、D2之间的空间&#xff0c;到达右端带有标尺的荧光屏上。根据射线产生的荧光的位置&#xff08;如P1、P2、P3...&#xff09;&#xff0c;可以研究射线的径迹。关于该实验&#xff0c;下列说法正确的是&#xff08;    &#xff09;</p>

如图所示是英国物理学家J.J.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使用的气体放电管示意图。由阴极K发出的带电粒子通过缝隙A、B形成一束细细的射线。它穿过两片平行的金属板D1、D2之间的空间,到达右端带有标尺的荧光屏上。根据射线产生的荧光的位置(如P1、P2、P3...),可以研究射线的径迹。关于该实验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    )

不同材料发出的阴极射线的比荷不同

阴极射线是从阴极材料的原子核中射出的

本实验可以确定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,并根据实验数据测出这种粒子的比荷

阴极射线粒子的比荷与氢离子的比荷近似相等

2. 单选题
60 秒
<p>1909年&#xff0c;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盖革、马斯登一起进行了著名的“α粒子散射实验”&#xff0c;实验中大量的α粒子穿过金箔前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。卢瑟福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研究&#xff0c;于1911年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。下列描述中&#xff0c;正确的是&#xff08;  &#xff09;</p>

1909年,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盖革、马斯登一起进行了著名的“α粒子散射实验”,实验中大量的α粒子穿过金箔前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。卢瑟福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研究,于1911年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。下列描述中,正确的是(  )

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,估计出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-15m

该实验证实了汤姆生原子模型的正确性

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,都发生了大角度偏转

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,基本上沿原来方向前进

3. 单选题
60 秒
<p>如图所示是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。从α粒子源发射的α粒子射向金箔&#xff0c;利用观测装置观测发现&#xff0c;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&#xff0c;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&#xff0c;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&#xff0c;极少数α粒子偏转的角度大于90°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&#xff08;    &#xff09;</p>

如图所示是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。从α粒子源发射的α粒子射向金箔,利用观测装置观测发现,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,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,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,极少数α粒子偏转的角度大于90°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    )

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是金箔中的电子对α粒子的作用引起的

实验结果说明原子中的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原子内

α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质子流

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对α粒子的库仑力引起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