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沁园春·长沙》的作者是__________,他是湖南_______人。
我们除了学习过《沁园春·长沙》还学过另外一首他写的作品()
A.沁园春·咏梅
B.沁园春·咏雪
C.沁园春·雪
D.沁园春·梅
《沁园春·雪》这一种作品属于什么文体?
A.诗
B.词
C.曲
D,赋
《沁园春·雪》属于词里面的哪一类?
A.小令
B.中调
C.长调
D.律诗
下列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( )
A.携(xié)带 峥嵘(zhēng) 挥斥方遒(qiú)
B.上阕(juè)(què) 阻遏(è) 百舸(gě)争流
C.惆怅(chàng) 寥廓(guò)(kuò) 慷慨(kǎi)激昂
D.百侣(lǔ) 橘(jú)子洲 沁( qìng)园春( qìn)
下列对《沁园春·长沙》中运用的典故,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( )
A.“同学少年”出自杜甫的诗句“同学少年都不贱,五陵衣马自轻肥”,意思是当年的同窗好友,现在都成了富贵人家,作者借此反衬自己的落魄
B.“挥斥方遒”出自《庄子·田子方》 “夫至人者……挥斥八极,神气不变”一句,作者化用原文语句,既符合韵律,又有新意。
C.“粪土当年万户侯”一句借用西汉飞将军李广的故事,但作者反用其意,表明自己与同学不仅不为功名利禄所惑,反而将之视为粪土。
D.“中流击水”化用东晋名将祖逖北伐“中流击楫”的典故,既表达了革新中国复兴民族的远大志向,又兼用夸张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。
下列对《沁园春·长沙》这首词的用字的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“看万山红遍,层林尽染”,其中“遍”字写出了红之广,“染”字则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枫林的红色仿佛人工染成的。
B.“鱼翔浅底”的“翔”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状态。
C.“鹰击长空”的“击”字准确地描绘出苍鹰展翅、矫健勇猛的雄姿。
“漫江碧透,百舸争流”,其中“透”字写出江水碧绿清澈和江水满溢之状,“争”活现出百舸竞发、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。
下列对《沁园春·长沙》这首词内容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“独立寒秋,湘江北去,橘子洲头”十二个字,把词人独立顾盼、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,并为全词奠定了豪迈的基调。
B.“层林尽染”四个字,点明经过多次霜打,所有的树林都变(“染”)成了红色。这四个字,对上句“万山红遍”来说,有强调、渲染的作用。
C.“立”字之前加副词“独”字,表明词人此时很孤独,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,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作铺垫。
D.这首词,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,抒发了作者对国家、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、蔑视反动统治者、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。
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( )
A.携来/百侣/曾游,忆/往昔/峥嵘岁月/稠
B.问/苍茫/大地,谁主/沉浮
C.看/万山/红遍,层林/尽染
D.指点/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/当年/万/户侯
下列各组词语中,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( )
A.漫江碧透 轻歌慢舞 丰功伟绩 变本加厉
B.苍海桑田 苍茫大地 融会贯通 志大才疏
C.百舸争流 挥斥方遒 待价而沽 虎视眈眈
D.鱼翔浅底 层林尽染 篷荜生辉 流言飞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