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中提到的五遍行心所中,哪一个心所是关于取相和安立名言的?
A. 作意
B. 触
C. 想
D. 思
课文中提到,“思”心所的作用是什么?
A. 心对外境取相
B. 驱使心造作身、口、意三业
C. 令心、心所触境
D. 领纳顺、违、俱非境相
五遍行心所中的“受”,其性业如何表述?
A.警觉引起心种为性,引心令趣自境为业。
B.令心、心所触境为性,受、想、思等所依为业。
C.领纳顺、违、俱非境相为性,起欲为业。
D.令心造作为性,于善品等,役心为业。
文中举例婴儿刚开始看到事物时,不能分辨哪些东西是会动的,这种现象属于什么心理作用?
A. 受
B. 想
C. 触
D. 思
五遍行心所中的“触”的体性是什么?
A.警觉引起心种为性
B.令心、心所触境为性
C.领纳顺、违、俱非境相为性
D.令心造作为性
课文中提到,一切语言都是哪种心理活动的念念作用?
A. 想
B. 受
C. 思
D. 触
五遍行心所中的“作意”其性业如何表述?
A.警觉引起心种为性,引心令趣自境为业。
B.领纳顺、违、俱非境相为性,起欲为业。
C.于境取相为性,施设种种名言为业。
D.令心造作为性,于善品等,役心为业。
课文中提到我们睡着后,第六识的想不作用,但哪一识的想仍然在作用?
A. 眼识
B. 耳识
C. 第七识
D. 第八识
被列入“五蕴”中第三位的是什么?
A. 色蕴
B. 受蕴
C. 想蕴
D. 行蕴
文中提到想心所除了取相和安立名言外,还会引发什么心所的生起?
A. 作意
B. 触
C. 受
D. 思
课文中提到,当我们晚上睡觉时,若听到车声,第一次可能会被吓到,后来多次听到后就能辨别出这是车的声音,这体现了什么心理作用?
A. 受
B. 想
C. 触
D. 思
根据课文,“想”这个心所的作用有哪些?
A. 心对外境取相
B. 安立名言
驱使心做反应
D. 引发思心所的生起
关于“思”心所的特点,以下哪些描述是正确的?
A. 驱使心做反应
B. 造作业行
C. 在五遍行中位列最后
D. 会分别善、恶
课文中提到,五遍行心所在以下哪些情况下会活动?
A. 任何时刻
B. 任何一个心识
C. 三界中的任何一界
D. 任何善、恶、无记的心念
关于善缘师父对学习唯识与佛法的开示,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?
A.学习唯识需要一点佛学基础才能听得懂
B.学习佛法的目的是为了运用
C.不懂的要多看、多听,不要死学。
D.佛法如果不能改变我们,就证明我们的方式方法或者心态有问题。